格林兰往事
格林兰的成名,是在2014年。
这年,绿弟张掌门通过格林兰计划,完美改造了绿弟的股权结构,通过10万元注册格林兰(绿弟英文是GREENLAND,张掌门翻译为格林兰)投资公司,通过财技控制绿弟188亿的股权,使得绿弟能成功借壳金丰投资,最终登陆A股上市。
这应该是房地产企业最后一次成功借壳登陆我大A了。就在昨天晚上(2020年11月8日),中国某大宣布终止与深深房的重组,从此告别A股。也等于再次宣告,大A不会再有地产股上市了,除非郭嘉大政改变。
创立于1992年的绿弟,上市前股权分散复杂。
那时候的张掌门,已经是上海农委办公室的副主任,一纸调令,让他去新组建的公司任职。这家公司,是上海农委和上海建委下属四家公司出资,合计2000万组成的,名叫绿弟开发总公司,100%国有控股。
当时的上海,人均绿化面积全国倒数第一,所以时任农委孟主任,决意摘掉这个帽子,这才有了绿弟的由来。
一张16开的调令,要张掌门是把绿弟开发总公司赚来的钱,投入上海的绿化,而且,每年必须保证25%的收益。
苛刻的条件,张掌门接受了。
事实上,他主导下的绿弟开发总公司的业绩,远远超标。短短四年时间,通过棚户区改造,绿弟在上海郊区开发了大量项目,已经成为一家庞大的公司,有了12亿资产。
公司的发展壮大,有很多政策上的原因,也有“红顶商人”张掌门的能力原因,他擅长思考政府的意图。毕竟出道前,他在官场已经浸淫了十年。
看着满树的果实,却没有自己的。
在那个年代,有一种神奇的组织,在全国遍地开花,那就是“职工持股会”。
绿弟开始以每股一元的价格向员工增资扩股,副总强制买50万,中层20万股,普通员工自愿,赚到钱就搞分红和送股。随着绿弟增资买地越来越多,职工持股的份额越来越大,员工和领导的收益,也越来越多。
面对全国各地的“职工持股会”,铁面朱相上台后开始了停批甚至是清退的工作,但是阻力重重,在2003年他卸任前,组建了郭资委,事情开始转变。
新成立的郭资委,强势崛起。
对于“职工持股会”,坚决制止其扩大,对于“职工持股会”反过来收购国企,予以坚决制止、叫停。
但是2003年的绿弟,“职工持股会”982名成员,已经拿到了绿弟59%的股份。
追溯起来,绿弟宣称,每次增资扩股的时候都会询问大股东农委和建委的意见,但两委每次都表示不投。
历史遗留问题,确实让上海郭资委感觉到棘手,但是当初100%国有控股的单位,现在怎么就变成了41%控股了?
随着时间的发展,2009年,郭资委羽翼渐丰。上海郭资委强烈要求,绿弟职工持股会的股权调整回十年前的水平,降到46%。
作为上海农委派来的张掌门,只能被迫接受,不然还能怎么办呢?调他组建绿弟也就是一张16开的纸,调他离开,也将是一样。
就这样,上海郭资委重新实现了对绿弟的绝对控股。同时,绿弟的组织关系,从上海农委和建委,转到了上海郭资委。
就算是这样,总有人想着去挑战一些不可能。
在2014年3月,金丰投资发布公告宣布,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购买方式进行资产重组,拟注入资产为上海绿弟集团100%股权,预估值达655亿元。
事实上,各大地产公司借壳上市的尝试由来已久。只是因为在2007年以后,国内各大证券公司,都没有承接地产公司的上市业务。这里面的原因,我认为是中央对房地产的态度,杜绝直接上市的路子。
那么,借壳是国内上市的唯一途径。
早在2013年6月,金丰投资就已正式停牌筹划重组,但受制于绿弟庞大的资产以及分散的股权架构,其资产重组进展一直不顺。
这一次最终成功,还要归功于其采用的有限合伙制度,也就是绿弟张掌门主导的格林兰计划。
而这次格林兰计划,可以说是一次堪称教科书般的股权控制案例。
借助国企混改,绿弟引入了平安等5家PE(财务投资人)将近120亿资金,持股达到20%。而以张掌门为首的43人管理层,出资10万成立格林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。
对于982名组成的职工持股会,成立32个小合伙公司,然后把这32个小公司,全部注入到格林兰里面。
通过俄罗斯套娃一般的操作,张掌门用10万元,撬动了188亿的权益,取得绿弟将近29%的股权。而上海郭资委的持股,合计40%以上,但他们是财务投资,不参与实际经营管理。这一把,张掌门再次取得绿弟的控制权。
我问过在证券行业拿过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的同学,他表示这种层层穿透的股权操作,没有专业扎实的财务股权水平是搞不定的,看来张掌门的高级经济师,还真不是简单的一张纸而已。
在整体国进民退的大环境下,这些小把戏能有多大作用?A股中那么多上市的公司,他们在亏损退市前最后的挣扎,就是希望被郭资委接管。
哪怕是大到将近2万亿的安邦保险、明天系,在郭资委面前,也弱小如蝼蚁,分分钟被接管。
深知国企底线的万科创始人王石、保利地产创始人李彬海,他们都知道在合适的时机,做合适的选择。退休后能携手心爱的人,做一碗美味的红烧肉。
而曾经缔造红塔山帝国的褚厂长,为自己多拿的几百万,在牢里坐了好几年。
2018年11月19日,绿弟控股发布公告称,经绿弟控股集团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决定,选举张掌门为公司第九届董事长、总裁一职,任期与董事会一致。自此,张掌门成功实现连任。
按规定,国企领导年满60周岁,要办理退休手续。业绩突出的核心可延长任期,但最迟不超过63周岁。今年,张掌门已经65岁了,他还要再干几年,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自己干得动、有信心干下去,大家也要你干。”
所以说,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我巴不得自己40岁就退休,而张掌门他们这样的人,却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。
又扯远了。
自绿弟独霸上海的棚户区改造以来,能做的项目基本都做完了,如果不走出去,也许离关门歇业也不会太久了。
话说张掌门经常为扩张的事情发愁,每天睡四五个小时。白天上班,他经常会豪饮一杯白酒,然后瞬间精神了。
张掌门还喜欢烫个小卷发,在这么多房企大佬中,论发型,他应该是最潮的一个。上海还有一家地产的董事长发型很酷,二三十年前的那种酷,就是新城的老王,特别酷爱曾经郭富城的那种中分头,不过已经进去了。
时髦的张掌门,发型很潮,但是穿衣却很古板,总是深色或者黑色的西装,然后衬衫加领带,参加大型活动就打个红领带。所以有时候我在想,这个人,到底是激进的,还是保守的?
2001年,张掌门曾经在上海农委时的老领导孟主任被中央调到红色起源地,成为封疆大吏,主政江西。从国内最好的大都市,来到中部最穷的省份,孟主任感觉到压力很大。
江西真的太穷了!省会南昌也是穷的不行。
在他上任后的三个月内,密集调研了11个地市、60余个县城。翻看2000年的江西全省GDP,只有广东省的21%、湖南的54%。
面对这样的场景,孟主任找到自己的老部下张掌门,“什么条件都可以,你只要来。”(这是《上海国资》2010年第6期刊登的原话)
有了省里大领导孟主任的指示,南昌市里很快和绿弟张掌门展开洽谈,2001年12月28日,在红谷滩新区新府路的大楼里,经过会谈,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。
根据协议,绿弟以每亩46万多元受让毗邻市府的200多亩土地,开发了南昌首个高档住宅楼盘“绿弟滨江豪园”,这个是南昌市第一个采用全剪力墙的高层楼盘,很快就销售一空。
南昌市府为此还授予其“红谷滩第一楼”称号。绿弟跨出上海的第一步,走的非常漂亮。
继滨江豪园之后,绿弟在南昌开发了第二个项目,梵顿公馆。这个是绿弟当时研发的新里系列项目,在南昌卖的还是很“跑火”的。这个楼盘,一年之内开盘8次,刷新了南昌市的记录,而且每次的去化率极高。
在高层的会晤之下,领导希望绿地不只是在南昌赚钱就走,能更多的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,比如先把南昌世贸广场的烂摊子收拾一下。(此处细节请看前面的文章 →南昌第一高楼往事)
签订协议之后,绿弟南昌房地产事业部的孙志文总表示,一定做好这个项目。随着一系列问题的解决,南昌首个地标——绿弟双子塔,拔地而起,高度303米,一举刷新中部地区新高度。
当初绿弟双子塔开工之时,张掌门的老领导已经上调到中央,担任部位领导。时任江西省一把手的苏书记,亲自到现场参加奠基仪式,张掌门说:
省为书记自己出来宣布房地产项目开工,(江西)全省历史上没有。
原来一亿多人民币从浙江方大集团收回来的世贸广场,绿弟以六亿多拍下,看似很吃亏,但是市里并没有亏待绿弟。作为世贸广场的搭售,市里给了绿弟南昌县一千二百亩土地。
靠着绿弟双子塔,海珀兰亭开盘后一年实现销售业绩八亿多。而绿弟在红角洲开发的绿弟香颂,虽然远离红谷滩CBD,但是又郭家的“四万亿”刺激,也是卖的很好。而且,也是宣称有学区。
随后,绿弟继续开发了“海”字系列,进一步为高端代言。海域香庭的开发,代表着与公务人员的深入接触。虽然海域香庭和香颂隔河相望,但两者定位完全不同,更因为两者的购房对象,也是大大不同。海域香庭的主要客户,是南昌市里地税系统的人。
香颂和香庭,都是与机关配建,捆绑而来。
2009年,省里要建“国宾馆”(后来改名前胡迎宾馆),这个项目投资很大,南昌市政都驮不住。国宾馆里,一个总统(实为主席)楼、两个副总统(实为副主席、总理)楼、20个部长楼,还有一个8万平方米的商务酒店加会议中心。
初步估算,总投资需要15亿,首期不少于8亿,投资太大。靠酒店回款,基本无望。毕竟这个国宾馆,并非一般的营利性酒店,它承载了更多的政治任务。
为此,省里数次派人前往上海,同张掌门商谈。最终,国宾馆捆绑了三块地,就是后来建设的红谷滩海域香庭、绿弟香颂和凤凰洲绿弟外滩。
尝到了为繁忙的公务人员建房子、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的好处后,绿弟又做了绿弟悦城,同样也是集资房。这个项目基本不对外销售,主要以团购为主。团购对象是谁,不用我多说。
其实悦城最早是由南昌市政房地产公司来开发的,其目的是解决公务人员买房困难的问题,因为他们的薪资,对比上涨的房价,基本上只能是望房兴叹。
在2011年11月的时候,南昌市政房地产公司以底价186万/亩取得了悦城地块,然后把地块打包放入南昌九龙湖置业公司里,然后九龙湖置业将93%的股权转让,受让方正是绿弟南昌房地产事业部。
合作越是深入,机关就越是离不开绿弟。
后来的国际博览城,给绿弟捆绑了2500亩的土地。
对外,绿弟都说自己是通过股权收购或者招拍挂拿地,合情合理,合理合法。但是在多轮竞争的土拍市场,鲜有绿弟的身影。定向勾地,为绿弟省掉了全部竞争。
曾经,南方周末写过南昌绿弟的机关人员团购始末,但是文章很快被删除。
如今,去到南昌的很多区域,都有绿弟的身影。红谷滩多到数不过过来,九望新城更是数不胜数,西湖朝阳的绿弟中心、象南中心,高新的绿弟中心(捆绑绿弟新都会)。
而南昌欲打造为世界VR之都,绿弟由此拿下了近万亩的土地;还有国家级赣江新区那边,绿弟的土储量,也是相当惊人。
很多地块里规划的别墅,在还是图纸阶段,就已经被不少人定走了。很早之前,我去到绿弟九龙湖的安南小镇,问售楼人员,还有别墅吗?
售楼人员对我微笑,摇了摇头。桩基都没打一个,就售罄了,真的是我太穷了,已经彻底丧失了想象力。
在南昌的蓬勃发展,奠定了绿弟集团全国发展战略的基调,即后来绿弟津津乐道的“新城开发模式”、“城市综合体模式”。
由于孙志文在南昌的突出贡献,被张掌门调到上海做副总裁。沿着地方政府改造城市的思路去竞标拿地、投资开发,被他推广到全国,并且做的非常成功。
绿弟,不亏是最懂政府的开发商,没有之一。
矗立八一大桥之上,回想二十年前,几无房地产商愿意进驻南昌。这些外地而来的地产商,都是孟主任带人从外地请来的。早先进来的绿弟、万达、万科,在南昌都发展的很好。
跟随绿弟一起来南昌的上海企业,还有一家——上海城建,这是绿弟的股东之一,也是受孟主任的邀请,不远千里来建设南昌。
千古名楼滕王阁脚下,有上海城建精心打造的滕王阁隧道;波光粼粼的赣江之上,南昌第六座跨江大桥朝阳大桥也出自上海城建之手;还有沿江快速路、昌北新机场以及南昌西站附近的地产瑞仕城际开发。
古人云,人走茶凉。孟主任上调到中央,如今已是更高级级领导,自然算不得人走。但是上海城建在南昌的地位和市场份额,已逐渐被南昌市政所代替。
不善经营的上海城建,不免让人唏嘘。
深耕南昌的绿弟,并没有囿于南昌,他们在江西也是全面开花,俨然成为“江西省投”。在绿弟上海总部,江西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。当南昌事业部孙志文总调到总部后,南昌事业部不断被拔升,先是晋级为江西事业部,后来升级为区域事业部。
绿弟的整个管理框架,是总部——事业部——城市公司,对于事业部,绿弟总部给了很大的授权,所以他们事业部的人,权限相对较大。那对应的什么空间,也就相对很大,我不说,你也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。
举个例子,2020年5月,网上爆出绿弟陈某包养女下属张某某。起初,大家以为这个陈某是绿弟总部高管陈某,结果调查发现只是京津冀事业部的营销负责人而已。
只是事业部营销负责人的陈某,安排张某某进公司,给个几万的包包,还开高薪,还画了3000万的大饼,就保持了长期的特定关系,还怀孕了。
你想想,这事业部里,每个人的寻租空间,有多大?
今年,郭家出台了“三道红线”,绿弟全部踩中。在普遍降杠杆的情况下,绿弟控股似乎还没有这个打算,它依然在不断圈地。
曾在2014年超越万科成功登顶的绿地,如今与“王座”渐行渐远。公司市值已由最初的3000多亿跌至不足1000亿,缩水逾三分之二。
现在,留给张玉良的时间,已经不多了。
未来,谁来接班?是郭资委派来的执行总裁、党委书记茆君才,还是从1992年初创就在绿地的执行总裁张蕴,亦或是郭资委空降而来的新面孔?
这样的竞猜,在前路荆棘的绿弟里,毫无意义。
在张掌门的人生当中,有过不少波涛骇浪的时刻,也有过巅峰时刻。他们那代人占了改革发展最好的时代,也占了地产野蛮生长最坏的时代。
长江后浪推前浪,在残酷的房地产市场里,总是进退瞬息。
全文完,感谢您的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