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洪城大市场往事

岁月不居,时光如流。

这是2020年8月18日,我看到南昌洪城路上的洪城大市场五个字,被拆除时的感想。恍惚之间,二十五年似流水般从指间滑落,不留痕迹。

伫立在老洪城大市场的围挡面前,不禁抚今追昔,那段风云变幻的峥嵘岁月,总是历历在目。

1992年,是沧桑巨变的一年,不但是深圳的大变之年,也是整个国家的巨大变化源起之年。那年的五一当天,南昌万寿宫市场开业,一片热闹。

占据胜利路与中山路交叉口的位置,得天独厚,尽享繁华。附近主卖金银首饰的翠花街、充满革命气息的子固路、古玩一条龙的榕门路共享繁荣,共同组建了那个时代的商业中心。

虽然万寿宫空间逼仄,但是内有大乾坤,每天有无数的本地人、外地人在此汇聚,很多人背着大包小包,为生活奔波。

一年后,刚庆祝完万寿宫周岁,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,烧毁了过半的万寿宫商户。很多人的心血,在那天被付之一炬。

痛心疾首,痛彻心扉,痛定思痛,经市里研究,把一些小摊小贩和小商铺店,迁出本已非常局促的老城区。

由此,洪城大市场,被提上了日程。

市里也不知道该做个什么样的市场,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那去学习先进的经验,总是不会错的。很快,一支低调的考察团,从南昌出发了,他们奔赴浙江义乌、福建等改革前沿的地方。

这支考察团,由市里秘书长雷武江带队,团员还有体(制)改(革)委的代表,还有南昌市蔬菜公司的胡建华。

考察回来之后,小组起草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,提出要兴建南昌市小商品城。计划建设用地400多亩,容纳7000余商户。这是一个宏伟的擘画,但是明显超过了当时认知的局限,所以并没有急于推进下去。

恰逢1994年,国家体(制)改(革)委把“以批发市场、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为重点,进一步建设和培育统一、开放的市场”之类的字样列入了改革的大案。

有了这个政策的支持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万事俱备。市里同意了小组的调研报告,由他们向省里请示,推进南昌小商品城的立项、建设。

很快,省里体(制)改(革)委同意了这个申请,批复可以组建国营公司,负责推进工作。有了这个批复,市里研究后,决定让小组里的胡建华,担任筹备组的组长,全面主持南昌小商品城的建设工作。

按规划,南昌小商品城最终选址在西湖区桃花五村,首期开发建设400亩,后期还有1000多亩地,前期投资约2亿。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要投资2个亿,哪里拨款?省里说这是市里的项目,市里说没钱,连注册资金9000万,最后实际缴纳都不到3000万,南昌县工商局也是很无奈。

面对无米下炊的困境,总有人能想到办法。首先让市里减免了土地出让金和建设规费,等于土地白拿。然后拉上桃花五村村委会、区里自来水和供电公司入股,还有市郊桃花工业总公司、桃花农工商企业联合公司,以及市建行、工行、交行等国有银行。

东拼西凑,还是不够。胡建华窝在南昌当时第一栋写字楼华财大厦里,连续几天,想出了一个向社会募集资金的办法。这个方案一提出,有些人就反对了,毕竟这是国营公司,如果让社会人参与,姓资姓社,怎么定性?

这个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的募集方案,最终得到了省里的支持。民营企业厦门国际租赁公司率先注资1420万元,有钱的南昌人众筹了3000多万,南昌小商品城开始有了建设资金。

1994年7月,在一片滩涂之上,在杂草之间,南昌小商品城荣耀奠基。彩旗飘飘,鞭炮齐鸣,未来的洪城大市场,正在慢慢萌芽。

开工后一个月,胡建华就组织了一次招商,地点就在省里的大礼堂,可以容纳4000人的大礼堂,座无虚席。南昌很多小商小贩都来了,我一个同学的爸妈,也都去了。后来,他们搞到了一个店面,专批秋裤。一直到我大学,秋裤都是搁他家买的。

经过一年的建设,1995年9月1日,南昌小商品城正式开市,名叫洪城大市场。到年底,交易额就达到了惊人的3亿。洪城大市场的造富神话,开始流传,以前并不看好的人,也纷纷加入了洪城大市场,希望能分得一杯羹。

连续几年,洪城大市场的销售业绩接连翻倍,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,获得了市里、省里、甚至是国家的荣誉表扬。除了阳光下的照耀,洪城大市场也开始被一些阴影所笼罩。一些不知名的势力,开始渗透到洪城大市场的各个方面。

面对洪城大市场里错综复杂的股权,还有盘根错节的关系,作为国有股权的全权人,胡老板想要厘清这些,煞费周章。

从2000年开始,胡老板一边成立房地产公司,一边准备拆解公司结构,他要做的,是管理层经营性收购。通过南昌洪城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,他吸收了很多股份,到2001年,正式更名为江西洪大股份公司。

在近两年的时间里,胡老板不断推进公司改制,通过各种手段,促使国有股份完全退出,对企业职工原有的全民所有制身份进行了置换,彻底实现了公司的私有化运作。而他自己,成为江西洪大的董事长,那是2002年12月底,他才50岁。

过往已不思,未来似可期。这一切,对胡老板来说,都是那么美好。50岁,掌管一家年销售业绩一百多亿的公司,批发贸易综合影响力全国第五,地位举足轻重。

虽然胡老板是江西洪大董事长,但是过于分散的股权,还是存在着风险。他似乎过于自满,以为是自己一手缔造的洪城大市场,所以在董事会上,他太过于彪悍强硬,基本是“一言堂”。

变化总是来得很突然,不管是对于当事人还是那些小商户。2005年2月的最后一天,在洪大集团董事长胡老板不在情况下,董事会进行了换届选举,推选徐小明为新董事长。

那是阴雨绵绵的一个晚上,当胡老板在外地知道这个结果后,气的摔了手机。而广大商户在《江南都市报》上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,也都是一脸茫然,这个新徐老板是谁?

徐老板曾是南昌后墙路一霸,后来开了一个夜总会,叫南昌市明贵夜总会。明是徐老板名字最后一个字,贵是另外一个人的。靠着夜总会背后的灰色收入,徐老板掘到人生第一桶金,很大的一桶。

然后通过与锦衣卫百夫长合作,成立了收债公司,暴力催收,攫取了不少收益。机缘巧合之下,他收到了福建那边关于洪大的股份,然后慢慢有了渗透洪大的想法。

种子如果在萌芽期没被扼杀,那么它终将长成参天大树。徐老板的这个渗透洪大的想法,在一步步实现,他不断收集股份,然后到一定时候,强制召开董事会。

基本上没人敢不投他,这是一次非正常的董事会改选,结果没有得到市里的认可,也无需得到市里的认可了,因为它已经不是一家公有制公司。

远在外地的胡老板,对于这个结果,只能在电话里告诉记者,一切都以他回来再说。但是什么时候回来,他没说,谁也不知道。

掌控洪大之后,徐老板继续通过非正常的渠道,又取得了一些股份,比如西湖昌盛娱乐城持有的价值7000多万的洪大股份,以不为人知的手法,“无偿”取得。

在徐老板上任没多久,他就另辟蹊径,一次性收取租户三年的租金。然后用收取的租金,反过来收购洪大其他人的股份。胡老板的悲剧,他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
不过对于这个徐老板,貌似洪大人自己也是不认可的,在洪大的官方网站上,根本查不到他的名字,曾经他召开过的会议,最多也就是说由董事长来主持。

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,洪大依然建设了服装大厦,还在青山湖区搞了城东产业园。

再长的阴雨天,也终会有天气晴朗的时候。随着一些官场“地震”,徐老板很知趣的,玩起了躲猫猫。2009年的某一天,他就好像一下不见了一样。

没有徐老板笼罩的洪大,好像拨云见日一般。但是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,它都没有新的董事长。后来,有人说,徐老板把他的股份卖了,传闻好几十个亿。但具体是多少,只有鬼知道。

接盘他股份的人,是刘如强,曾用名刘强,是来自宜春的富商。

刘老板是宜春靖安人士,也是靠房地产掘金的,在宜春当地也是颇有名气,开发了宜春笑佛山庄。好吧,不装了,我也就知道这些。

在2011年,他当选为洪大集团董事长,花了多少钱买的股份,我也不知道。也许,现在正在南昌红谷滩看守所里的徐老板,他更清楚。目前,南昌市局正在全社会征集,徐老板的违法犯罪线索。

当上洪大的董事长之后,刘老板显然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,通过洪大拿奖拿到手软,还当上南昌商会宜春分会长。至于洪城大市场商圈带给洪城路、建设路的困扰,刘老板也是积极配合。他翻出了前任和南昌县签订的协议,准备搬迁到东新乡。

根据南昌县的协议,本来应该在2006年提供400亩土地给洪城大市场,剩下1700亩土地在2008年底之前交付。但是拆迁并不顺利,有些人因为赔偿金的事情,迟迟不愿意搬走。无奈之下,南昌县采用一些“特殊”手段。

不服气的东新乡某村的黎某1、黎某2到市里去申诉,被驳回。他们直接就去到南昌市中院,告了南昌县和市里,洪大作为第三方列席。最后,南昌市中院一审判南昌县败诉,涉嫌违背法律强制拆迁。

新洪城大市场在征地的过程中,到底有多少不可描述的内容,我们不得而知,爆出来的也只是冰山一角。但是不管怎样,搬迁老洪大,是不可逆转的。个人的命运,在历史的进程面前,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。

洪大的搬迁,涉及到几万人的生计,市里一直非常重视。但是新洪大的建设,确实推进缓慢,对应的住宅,倒是建的很快,销售也还可以。在各方的强力敦促之下,新洪大历时5年,终于初现真容。

至于号称要建江西最高的写字楼,高度超过350米,何时能建成,只能是拭目以待。

(2020年8月18日,老洪大拆除金字招牌)

2020年8月19日,新洪大正式启用开市,能否再续二十五年前的辉煌,谁也说不好。如今,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,急剧蚕食洪大的市场份额,购物方式的改变,势必对小商户的经营造成影响。

而且,搬迁之后的新洪大,远离城市中心,空间距离的增加,以及商圈氛围的培育,对于洪大来说,都是挑战。

不管以前、现在、还是以后,洪大都会是创业、创新的基地,这艘跟随时代脉搏跳动的巨轮,不但有据为己有私心的人,但也有更多不忘初心的洪大人,虽前路不明,但未来终将可期。

全文完,感谢您的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