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风破浪,心要善良

城封破浪,劝你善良

今天是南方小年,我从下午一点多开始睡午觉,一直睡到了将近下午五点。这是2020年以来的第一次,也是2021年的第一次。

已经很久没有这样,呼呼大睡了。

睡完醒来,还是头晕的很(我没喝酒),就起来泡了一杯咖啡,醒醒神。

端坐电脑前,想写很多,但手却没敲下去。2020年,又是值得纪念的一年,年初封城,百业停息。疫情之下,经济增长疲软的势头,显而易见。房地产行业的困境,也不再是初露端倪,而是众人皆知。

回头再去看下前200强地产,江西入围的几家,也都还是那几家,已经不是江西的新力,在赣州的嘉福,吉安发家的东投,萍乡的润达,南昌本地的中奥和九颂。

但是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少,大家心知肚明。没有人会去,戳破这个泡泡,每家上榜的企业,都跟易居签订过合作协议。

有的企业,把2020年的销售额,当成是2021年的销售目标,对未来的预期,可见一斑。从业多年来,感觉到今年确实挺难的,但绝不是最难的一年,以前也有难的,往后可能更难。

人总是这样,好了伤疤忘了疼,以前的难,过去了,就真的过去了。谁也不愿意去想,2008年那生死存亡的时候,比现在难多了,挺过来的,都进了TOP100。

那时候的恒大,差点倒掉,在国内都接不到钱;融创也是困难的一比,所有人都在看衰房地产,最敢说的《南方周末》,直接发了一篇长文,预言房地产大崩盘。

感谢温爷爷的四万亿政策,房地产活过来了,经济也盘活了,社会主义继续发扬光大。但是浮躁的祸根,也就此埋下了。

有一天,大家发现,干啥都不如投资房地产,一本万利。深圳有个房奴,循环抵押贷款,背了几套房,一度崩溃到要跳楼了,后来却成了身家过亿的人。

而那些金融机构,他们发现,哪里的利息,都没有房地产的利息高。哪里有高息,金钱就流向哪里。在这片热土之上,根本没什么金融创新,只有金融杠杆工具。

靠着这些工具,在全国并没有多少存在感的江西,特别是南昌,房价稳步上升,涨幅在环江西带中,名列前茅。

南昌有什么产业来支撑?在2010年的时候,江西省府就为南昌打造了五大支柱产业,首先是汽车及零部件,不用说也知道,指的是江铃。

总吃老本的江铃,在市场化的大道上,路是越走越窄。

然后是光电光伏、大飞机及零部件、软件和服务外包、生物和新医药等产业。

2010年的光电光伏,搞的风生水起,发迹于新余的赛维LDK,在2007年就赴美上市了,董事长彭小峰,在32岁的时候就坐拥百亿资产,成为江西最年轻的首富。

有了省府的战略定调,光伏产业也是省里的支柱产业,彭小峰是省府的座上宾,谈笑有富贵,往来无穷丁。

但是就在一年后,2011年赛维LDK就身陷欧盟对中国光伏的“围剿”行动漩涡,很快就资金枯竭,新余市里和江西省里出手,也都无力回天。后来,彭小峰二次创业P2P,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。

江西的光电光伏产业,就此一蹶不振。

而大飞机的中航等产业,也被沈飞、成飞所超越;软件和外包也是日薄西山;生物和新医药,都是圈地的多,落下来的少,南昌高新区大片的医药产业园,真正落实到有几个?土地一荒废,就是十年。

济民可信最近几年,有什么新医药?而汇仁,这么些年,也就只有一个补腰子的保健品;曾经是翘楚的国企江中药业,受累于江中地产开发的紫金城项目,最终被华润集团收购。

现在,站在十年之后的关口上,不难发现,曾经省府的五大支柱产业,早已分崩离析,目前也只有还可以在天上飞的大飞机,然后就是那九龙湖往厚田方向发展的世界VR产城。

产业兴城,早已是过去时了。最近身陷债务危机的华夏幸福,就是最好的明证。看得见、摸不着的VR,增加了多少实体税收?能让人吃饱饭?如果不是打着VR的名义圈地卖房,世界VR产城的底裤,怕是早就不在了。

话说回来,华夏幸福这次能不能渡过危机,也是很难说。大股东之一的中国平安,在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是560亿,已经准备随时拨备,可见其问题之严重。

谁不严重呢?恒大的债务危机、苏宁的债务危机,也才过去没多久。但是,他们真的过去了吗?我看未必,比如苏宁,连续七年,扣非后净利润都是负的,光靠财技,迟早玩崩。

相比债务危机,房子的质量问题,才是我更关心的。

犹记得2020年6-7月的时候,洪水袭来,赣江水位线超过警戒线,鄱阳一带已成一片汪洋。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,江西中骏的某个楼盘,地库坍塌。

此事一出,犹如在平静的湖面,丢下一颗巨石,激起层层波澜。不管是监管方,还是建设方,还是买房者,都在思考一个问题,这房子的质量,到底靠谱吗?

其实,靠不靠谱,大家心里,不都跟明镜一样吗?非要跟皇帝的新装一样,叫人戳破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,限房价竞地价,必然导致开发商控制建设成本,那么,质量相应也会降低。

可房价不控,很多人都买不起。现在控了,想买的人,还是好像买不起。在1月底的时候,杭州一口气放出22个盘,总计一万多套房,每套冻结资金超过126万,总冻结资金超过126亿,当真是世纪大摇号。

先别欢呼,你看看那些冻资摇号的,除了杭州本地的有钱人,还有来自周边地市的太太团。这个冻资还只是摇号的门槛,总房价,呵呵。

要说去掉地价和建设成本,房地产的利润还是有的,但是为什么质量确实越来越差呢?有人说是开发商黑心,这个也不好说什么。我自己就是参与建设的一份子,扪心自问,还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
这么说,不是要洗白我自己,也不是要洗白哪个地产商。天下乌鸦一般黑,在省钱的路子上,各个地产商都是一样的。唯独不省钱的地方,就是售楼处。

现在看过去,那售楼处,一个比一个漂亮,一个比一个气派,什么喷泉,什么雾凇仙境,什么中式传统园林,看上去也确实赏心悦目。但是,我却看到了悲哀。

那些看上去恍如仙境的售楼处,水汽弥漫着的,是金钱的味道。就如曾经P2P那诱人的高息一般,侵蚀着人心,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成本。

简单说,现在做一个还可以的展示区加售楼处,基本造价都在1000万以上,高级点的2000万,逼格再高就奔三四千万去。在建售楼处的路子上,开发商一个比一个敢砸钱,而很多售楼处在卖完后都可能拆除,或者被改造。

花出去的几千万,最终都会被摊到建造成本里,这样,你家的入户门,可能就由高档钢制变成普通钢制,精装的壁纸可能就变成了刮大白,展示的中央空调就变成了挂机,公区的大理石地面变成了水泥找平。

你看的到,你看不到的,各种减配,所以很多时候,交房时业主集体维权,其实就是对减配的抗议。说好的媳妇是刘亦菲,过门儿的时候变成贾玲,哦不,是凤姐,这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。

有时候,我会对成控的人说,劝你善良一点,你这么抠,房子质量上不去的。他倒好,上不上的去,他不管,反正他不买。那我就纳闷了,你不用住房子吗?你买别的地产商的房子,放心吗?

这就是现实,各个地产商的人,都不买自己公司开发的房子。

也不知道何时,地产商才能回归本心,不要只是去做花里胡哨的售楼处,而把本应重金打造的房子,做成了次品。地产商最应该做好的,不是房子吗?为什么最后变成了,最好的产品是售楼处?

胡言乱语了一大通,愈加头疼。以后还是不写这样的无意义文章了。下周就放假了,刚好腾点时间出来,把之前没更新的文章补上,治一治自己的拖延症。

今天小年,祝大家小年快乐,愿疫情早日退散,经济重新步入正轨,大家都有一个好的收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