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饶首富的地产梦以及他的商业帝国
【全文7800+字,阅读约15分钟。本文纯为艺术创作,涉及到的人名及公司名均为虚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】

上饶,古称信州。
南宋时,朝廷偏安在临安一隅,距离信州,仅800里之遥。南宋词人辛弃疾,就闲居在信州,从信州到临安,只要一个八百里加急。
他在这里,时刻等待着朝廷的召唤。
公元1207年,朝廷终于再次启用辛弃疾,诏他为枢密都承旨(类似领导秘书),即刻赴临安上任。奈何他已经病重,卧床不起,只能请辞。不几日,便与世长辞,壮志未酬,留下一地遗憾和悔恨。
有人在这里备受排挤,仕途多舛,也有人在这里不忘初心,舍身取义(方志敏),也有人在这里跃过龙门,青云直上。
赣鄱大地的首富王文京,就是出自上饶。他的用友软件,很多公司都在用,我虽然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些什么软件,但是很多房企用的ERP软件,就是他家的。
除了王文京,上饶还有一个很有钱的人,他就是文显来,博N集团董事长。
在上饶,文显来尽人皆知,比起江西首富王文京,他更乐于做上饶首富。因为,这里是他的故乡,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,也是他改变自己命运、实现阶层跃迁的地方。
文显来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里,从小就过着苦日子。其实大家都苦,在赣东北那个穷山村里,文显来家并不是最穷的。
从小就感受到生活艰辛的文显来,很早就通过自己过于的头脑,慢慢在同伴中成长起来。都是打工人,他很快就承包起工程来,自己当起了包工头。
承接的都是一些小项目,并没有给他带来第一桶金,但是能力变强,人际圈也在扩大。在一次给上饶煤炭厂某领导做房子的机遇下,领导看他还挺机灵,就调他进了煤炭厂。
一个乡下来的孩子,就此跃过“农门”,晋升到了“铁饭碗”的行列。
凭借自己头脑灵活,能说会道,会来事,文显来在销售的岗位上做的还不错。在八九十年代,煤炭是工业的刚需,很多地方都要。
时代的进程之下,个人的努力会被放大。
几年的时间,文显来做到了煤炭公司销售副经理,很快,他又做到了销售经理。此时,他在上饶,逐渐认识了一些人,为他日后的崛起打下来基础。
本以为会在上饶煤炭公司继续干下去的文显来,遇到了1992年的邓公南巡,然后全国拉开了改革的大幕。煤炭行业,也受到了冲击。
这一年全国煤炭供应体制全面实施改革,煤炭供应和价格实行市场化。作为销售经理的文显来,看到了隐藏其中的巨大商机。
跟一些人沟通之后,最后决定由他出面,辞职“下海”,搞公司。为了便于事后好算账分钱,他们按出资比例确定股份。这也是后来,很多人吹捧他,有超前的眼光,在没有《公司法》的时候,就搞起了股份制的源头。
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,叫华N实业有限公司,口号是“朴实无华,尽我所能”。创业伊始,确实朴实无华,实在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。能做的生意,也就是煤炭的生意。
通过“借船出海”,文显来开创了一种“船新”的商业模式,就是通过出让机会,以此来获取商业利益。
不止于上饶煤炭厂,连山西的部分煤炭生意,他们也都敢承揽过来,然后通过发车皮、发专列和海运出售到广东,出售到全国各地,把大笔的买卖做了起来,钱自然也是滚滚而来。
而华N的投入,就是文显来他们的圈子资源。套用通俗一点的话说,就是空手套白狼。
仅仅一年多的时间,文显来就通过这些生意,营业额做到了一个多亿,净利润一千多万。那还是1994年呢,万元户就已经牛逼上天了,这千万元户,你自己品。
到1995年,生意规模进一步扩大,华N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。照这种速度下去,拿下世界500强,好像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除了做煤炭生意,文显来还相继成立华N建筑安装有限公司、华N大酒店和深圳AET电子有限公司,并组建成立华N集团。个人的野心,公司的规模,都在急剧膨胀。
到1996年,国家已经意识到经济过热,适当的“降降温”。很快,华N就发现这商业模式玩不转了,很多车皮的煤炭会砸在自己手里。经过上面某些人的操作,慢慢消解了这些库存。
华N的“大跃进”发展,第一次按下了暂缓键。经过一年多的修养生意,华N逐渐恢复了“元气”,开始了新的发展。
在98年全国都在抗击洪水的时候,温显来就先人一步,知道了国企并购的消息。于是,在上面的安排之下,去到浙江常山,收购了常山水泥厂。这个其实就在上饶的隔壁,并不远。
此举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,毕竟上饶人也不太关心隔壁常山县里的一个水泥厂,直到华N回来后,收购了上饶市管道煤气工程公司,开创江西民营企业经营社会公用事业的先河。
一家民营企业,而且规模尚且不大,却可以收购社会公益性质的管道煤气公司,这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,但现实就这样发生了。这家公司的效益很好,不属于那种需要破产处理的国企之列。
收购之后,华N将其改名为上饶市华N管道煤气工程有限公司。通过这个公司,华N在上饶有了承接市政施工的资质。在工程行业上,一直有“金桥银路破建筑”的说法,做市政是很赚钱的。
不过,因为当时收购的诸多难以言明的环节和并不恰当的金额,华N管道煤气公司在几年后被吊销了执照,其市场早已被四川大通燃气所覆盖。
虽然没有了管道煤气公司,但是,华N却早已掏空了管道煤气公司的资产,转而寻找下一个标的。
早在1999年的时候,华N就开始了多元的发展。通过上饶市管道煤气公司及其背后的关系,拿到了一块70多亩的土地,开发了上饶的“世纪花园”。这是上饶市第一个采取“银行按揭”方式销售的楼盘,也就在那个时候,文显来的金融细胞被激活了。
看到华N搞房地产开发,有人就跟文显来说,可以搞到南昌红谷滩的一块地,问他是不是有想法接下来。他就去到红谷滩,连着转了两天,最后决定盘下来搞开发。他纠结了两天,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毕竟2000年的红谷滩,依旧是是一片荒滩。
这块200多亩的土地,被文显来盘下来之后,做了“理想家园·泉水湾”项目。那么偏僻的地方,当然是理想的家园。
上饶的“世纪花园”,南昌的“理想家园·泉水湾”,为华N带来了丰厚的回报。但市政的萎缩、煤炭的不可持续,让文显来寻思去拓展新的业务。
一次饭局中,文显来认识了上饶市信江集团的张武政。信江是一家实力很强劲的国有企业,旗下的上饶振达铜材工业集团,每年的产值相当可观。
上饶振达铜材工业集团与江西铜业集团,共同出资组建了江西铜业有限公司,其下属的德兴铜矿,是全中国最大的露天铜矿,没有之一。
凡此种种,可以窥见,信江集团的实力。而集团的党委书记张武政,也是从底层慢慢爬上来的。在上级决定取消信江集团的监管之后,无主管部门的信江集团,开始变成了张武政的“自留地”,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堕落之路。
贪财,好色,嗜赌,张武政一个也没落下。他甚至在自己的超规格办公室里,暗设房间,洗浴、厕所、大床一应俱全。有时候兴致来了,上班时间关门与女子“云雨”一番。
就是这样的一个一把手,对文显来说,拿下易如反掌,只需投其所好就行了。张武政也许看中了文显来口袋里的钱和手里的女人,但他不知道,文显来看中了他背后的信江集团。
因为信江集团的业绩连续两年下降,被上饶市经贸委列入了“国退民进”的行列,本意为了盘活国有资产,但是最后变成什么样,只有交给时间了。
在华N收购信江集团之前,张武政在一次赌博过程中,意外被警察抓了一个现行。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博弈,现在已经没人知道,也许因此锒铛入狱的张武政,很清楚是为什么。
2002年,上饶市经贸委向省里报告了华N集团收购信江集团的情况,没多久就得到了省里的同意批复,批复中明确了必须以妥善处理“职工安置、银行债务、职工社会保障等问题”为前提。
所有的一切都在以冲刺速度进行,2002年3月,信江集团旗下的上饶客车集团和上饶线材集团,联合重组成上饶鑫新股份,在上交所主板上市。而同年9月,在上饶宾馆3号楼,上饶市里与华N集团、理想投资公司签订了收购上饶信江集团的协议。
根据协议文件,上饶市里保留了信江集团12.5%的股份,其余47.5%转让给华N集团,剩下40%转让给理想投资公司。
省里的批复是12月份,而华能集团在11月份就入主了信江集团,就控股了旗下的上市公司——鑫新股份。资本的饥渴难耐,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。
关于华N集团和理想投资公司,到底是不是有收购的能力,已经没人关心了。根据当时的规模来说,江西理想注册资本5000万元,在收购前的8月31日时公司净资产只剩下1900多万元,只有注册资本的四成不到。
为了赶在9月中旬的收购签约之前,文显来紧急追加投资3050万元,使净资产达到近5000万元的水平。不过就算是这样,相比起信江集团1.5亿的资本,理想投资公司如何拿到40%的股权?根据《公司法》的规定,对其他公司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%。
很明显,理想投资公司只有5000万净资产,却吞下了6000万的净资产收购。这比《公司法》里50%的约定,还多出了70%。
控股了上市公司鑫新股份之后,华N并没有想着真正把它做大做强。透过上市公司,文显来开始搭建他的商业帝国。
2003年,鑫新股份在宜春,以超低的价格,拿下了200多亩绝好的土地,这是靠近宜春市行政中心的土地。而这块花了将近5800万买来的土地,文显来并没有急于开发,反而以2000多万,卖给了华N房地产公司。
无形之中,亏掉了3000多万,进了哪里,鬼知道。
像这样的动作,文显来重复了好几次,通过上市公司拿地,然后转进自己的私人名下公司。华N接手宜春项目后,开发了宜春版本的“理想家园·都市春天”。
文显来的“春天”,真的到来了。
很快,他又跟两家带有外资性质的企业合作,拿下来了“省委828宾馆”的开发权。这个宾馆可不简单,很多国家级的领导在此居住过,当然包括我们的毛爷爷。至于两家外资性质的企业,想想也知道,是个什么性质的外资。
江西的恒茂、洪客隆、博泰这样的,都有外资性质。
在828宾馆的基础上,华N修建了南昌翠林高尔夫度假酒店和高尔夫球场。至于“省委828宾馆”,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下,有很多故事。
一边在搞建设开发的同时,一边在上市公司里不断套现。为了套现个好价钱,鑫新股份的股价被不断推高,但是没有业绩支撑的上涨,都是耍流氓。最后受伤害的,都是不知情的股东。
2007年,华N进入毗邻上饶的景德镇,投资开发“中国印象”项目。而后,江西博N投资有限公司,正式成立。
华N,逐渐变成了博N。“朴实无华,尽我所能”,也变成了“博采众长,尽我所能”。
博N成立之后,文显来开始了自己长袖善舞的本领,在各个方向全面出击。在上饶,拿下400多亩土地,开发“美地印象”项目;逐渐剥离鑫新股份旗下的上饶客车,准备重组事宜;在南昌,参与省里、市里重点推广的红谷滩总部基地项目。
为了搞好红谷滩总部基地项目,博N在2008年把房地产事业部搬到了南昌。
北京奥运会举国欢腾,但也架不住金融危机的冲击,本就被掏空的鑫新股份,财报难以变得好看。2009年国庆大阅兵,博N旗下的上饶客车厂承担了江西彩车的生产制造任务,但也难以挽回鑫新股份的颓势。
鑫新股份,变成了ST鑫新。如果不能扭转亏损,退市不可避免。上市一个公司不容易,管理层也不想这样的一个企业,就此退市。
他们给博N出谋划策,最后打开盖子一看,里面一团浆糊。索性就不再管里面有什么了,转而去找一家公司来接盘。最后,省里同意让江西省出版集团,来接手ST鑫新。
经过这次重组,文显来的财富又增加了不少。而ST鑫新,给到江西省出版集团的时候,已经是一副空架子,里面的上饶客车厂和上饶线材厂,已经都被剥离了出来。
甩掉ST鑫新之后,博N继续在上饶攻城略地,开建博能·瀚林印象,并以5.56亿的价格,成功摘得上饶市原体育中心巨无霸地块。
2011年9月,在南昌市丰和中大江西省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一场土拍热闹开场,大家竞相角逐的,是位于红谷滩区萍钢大厦旁边的商务地块。
地块起拍价660万/亩,共计有11家单位参与了现场报价,在经过多轮竞拍之后,只有两家坚持到了最后,一个是江西平安房地产公司(这个跟中国平安无关),另一个就是博N。
最终,博N以1190万/亩的价格,溢价率达80%多将此地块收入囊中。这块地,也就是后来建成的博N中心(I期和II期)。
同年,博N在红谷滩成立博N小额贷公司,还有博N典当公司,开始染指金融领域。又在景德镇,拿下了西山路东侧的地块。
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温显来觉得有必要把总部搬迁到省会,经过与背后股东的一番沟通,得到了肯定的答复。在2012年,博N正式将总部从上饶搬到了南昌。
也就是在这一年,江西省工商联合总会召开了会议,打算建一个江西商业联合总部。机灵的文显来听到这个消息,觉得真是绝好的机会,自己刚到南昌,如果能联合起来,那就能把自己的朋友搞的多多的。
于是,在省工商联的牵头下,博N集团、果喜集团、、正邦集团、洪客隆集团、博泰集团、泰豪集团、煌上煌集团、济民可信集团、城开集团、东投集团、发达控股、先锋软件、洪大集团等40多家单位,联合组建了江西省商联股权投资中心。
随后,成立了江西慧联置业有限责任公司,准备开发江西省总商会企业总部城市综合体项目,也就是俗称的商联中心。在2012年11月,博N又在红谷滩拍了一块小地,做博N金融中心,距离博N中心并不远。
到2013年,博N在景德镇又拿下一块土地,位于昌南湖西侧。
经过将近两年的股权安置和场地拆迁,商联中心终于开工建设。这家由40多家企业共同组建的公司,注册资本金七亿多,号称要投资八十亿,打造江西企业联合总部。
总部的建设进度,一直跟不上住宅的开发进度。为了凸显自己的高逼格,请来了美国的驻华大使骆家辉来做代言。文显来以一袭传统白大褂,侍立在骆家辉左右。
有了各种各样的噱头之后,住宅的售价水涨船高,随便一套卖五六百万是常态。为了使房价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高,商联采用的套路依然是卖车位,不过它卖的是“虚拟车位”。
假意以15万的价格“卖”给你一个车位,那其实是房价的补充款。如果真要买车位,少则五六十万,多则百万。这种混乱的操作,引来了很多业主的反感,但是最终电视曝光后,也还是不了了之。
据说,商联里较好的楼层,早就被40多家的股东挑走了。而商联的招商,一直不咋的,原先计划的企业办公总部大楼,实际上建成后入驻的,并不多。
而在建设的过程中,经常因为招商的改变,而改变建筑的构造。据传招商了一个国有银行入驻,但是地下室设计时并没有金库,为此,砸掉了已经建成的地库局部,改造成金库。前后耗资近千万,最后招商没签约成功。
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进度,也是非常缓慢的,招商能力真是差的一比。后来,痛定思痛,商联决定打包给深圳的COCO,项目才有了新的建设进度。
本来被省工商联寄予厚望的商联中心,却总是不尽如人意。大大小小的领导去考察了很多次,可最终都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,有时候总感觉它随时要“烂尾”。
当然了,这样的面子工程,这么多企业联合,烂尾是不可能烂尾的,最多就是慢慢开发。
从商联中心开工的那天起,博N的重点其实已经在转移。它在2014年成立博金贷公司,做起了最不起眼但是最赚钱的生意,当然不是卖白色粉了。
博金贷是一家包装成金融服务的P2P公司,P2P是干什么的,这个就不用我来赘述了。它成立仅一年时间,就做成了江西省第一的P2P公司。
这里面除了P2P的发展大趋势,还有国资背景企业的加入,江西高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、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、江西南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,都是博金贷的股东。
那是P2P漫天飞舞的年代,全国5000多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,他们占据繁华地段的高端写字楼,与扫地阿姨畅聊财务自由。短短几年时间,博金贷就发展了将近三百亿的放贷。
甚至,博能和正邦,还联手其他公司,一起成立了江西首家民营银行——裕民银行。小额贷款,融资租赁,民营银行,多个金融牌照,被博N尽收麾下。
比起房地产,钱生钱的金融业务,才是更值得他们关注的。只是这种创新,却并不能算是创新,它就是包了现代金融服务外衣的传统民间借贷而已,也叫高利贷。
马云的蚂蚁金服到底靠什么赚那么多钱,就是“花呗”和“借呗”,收利息的生意,中国在两千年前就有了。博金贷做的,有什么不同?可能唯一不同的,是它把个人的钱,贷给需要发展的小微企业。
可一旦小微企业发展不好,很可能就变成了坏账。博金贷的大客户,是贝壳,关联的是乐分期的肖文杰,他跟趣店的罗敏亦敌亦友。
罗敏是抚州人士,靠着趣店上市,身家百亿。趣店也是2014年成立的,跟博金贷同岁,它之所飞黄腾达,是因为马云投资了。后来,马云自己搞了“花呗”和“借呗”,趣店就没落了。
趣店的背后,是大量的校园贷、裸条贷。那些年,多少女大学生,被要求拍裸照,被要求援助交际。光鲜的资本背后,是无数的不堪与血泪。
这种P2P的生意,各大行因为要讲政治,没有参与进来,给了这些野路子,大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。只是野蛮的发展,最终带来了很多恶果,高杠杆给经济带来了高危险,大量的P2P爆雷事件,千万百姓的资产被“血洗”。
为此,国家重拳出击,打击P2P行业。一时间,整个P2P行业山崩地裂,原来5000多家企业,急剧萎缩。到2020年11月初,全国只有三家P2P企业,还在开展业务。
其中一家,就是博金贷。
行业的一地“鸡毛”,对博金贷似乎影响不大,倘若里面的国资股东不撤出,重重的铁拳打下来,也只是羞羞的铁拳。在2020年4月,红谷滩监管部门要求博金贷转型,但是雷声大雨点小。

(图片源自网络,版权归拍摄者所有。江西博汇九洲公司为博金贷的运营主体)
倘若“爆雷”,监管会说,我发函了啊,这公司不听啊。在其位谋其职,就像对蚂蚁金服的监管一样,推迟它的上市,斩断它的非法触角,这才是监管该做的事情。
光发函有什么作用?就是要直接打破继续做网贷经营生意的幻想,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P2P带来的金融系统风险。
当然,事情不能这么“一刀切”。毕竟,博N也是江西的大企业,文显来也是省里的人大,能量还是有的,还有背后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。
在博N的官网里,放了很多大领导与文显来的合照,第一张是当今一号领导的。谁也不知道真假,因为没人敢去跟一号首长确认真实性。众多照片中,文显来没有放上去的,是他在台湾的时候,跟王金平在夜店的合照。
严格的金融管控之下,博金贷的P2P业务,终将有关停的一天。但除了这个,文显来的商业帝国中,还有一个更大的买卖,就是艺术品交易。在博能中心下面,有一家艺术品店,叫兰韵(中国)文化艺术中心。
魔都上海,博N有一个正在开发建设的项目,就是兰韵(中国)文化中心。这是文显来决意向世界展示江西的窗口,也是很好的交易窗口。艺术品的价格、瓷器的价格,向来都是没有定数。
有时候,我在想,这个生意好做吗?赚钱吗?记得在老省府,一条街的卖景德镇瓷器,好像也没有什么人来买卖,但每家都开的好像很不错。有些人来买了瓷器,然后有人来退瓷器,中间发生了什么,我也不太想说清楚。
大家买东西都可能退货,更何况是这几万甚至更多的物品,只不过买的人跟退的人,不一样罢了。
现在,博N正在南昌开发的,是昌南康养小镇。这个项目在银三角边上,占地600多亩,博N号称投资100亿。这年头,投资没50亿以上,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。
上个月国庆的时候,去原城纪看了看,顺道也看了下这个康养小镇,根本还没动工。按照商联中心的建造时间来推算,这个玩十年没问题。
不管怎样,别烂尾就好。
有时候想想,很多公司的往事,不问西东最好。毕竟,马云的好朋友“钱多多”就在微博上引用过别人的话:风光的背后,不是沧桑,就是肮脏。
全文完,感谢您的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