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远东地产浮沉录

进入二十世纪后,世界彻底进入了以欧洲为世界中心的认知里,在西方国家眼里,他们就是世界的主宰。他们往东,进攻日本、朝鲜、中国,而更远的俄罗斯,被他们称为远东。

这应该是大家对远东的普遍认知吧,但在我看来,最开始接触到远东,应该是南昌市福州路上的远东大酒店。那是一家很奢华的酒店,吃一顿饭,并不便宜。

整条福州路,餐馆林立,高中低档次一应俱全,是很多老南昌人请客吃饭的好地方。你要问我为什么,我抓了抓快要秃顶的脑袋,可能是因为靠近老省府很近吧。

后来,限公消费,省府搬走了,福州路上的餐馆,就越来越少了。记忆中的远东大酒店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关门了,只是,确实很久没去了。

现在的远东,大抵只剩下西湖区抚河北路上的远东半岛饭店了,朝阳西湖万达里的远东铁板烧,已经找不到那种意味悠长的感觉了。

远东的老板,姓鄢,他还有两个兄弟,鄢家三兄弟,建华、建民,建伦,在南昌也是小有名气。鄢氏兄弟最初起家,却并不是靠着远东半岛饭店,而是贸易。

具体什么贸易,有很多说法,有说皮革皮毛的,又说香烟贸易的,那些其实也不是很重要。毕竟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。早先下海的企业家,身家是不是干净,原始资本如何积累的,看他自己敢不敢说就知道了。

在1996年初,鄢老板成立了江西汽车市场开发有限公司,明面上市做一些汽车、五金交电的生意,其实这是一场“圈地运动”。以汽车市场作为手段,然后以构思奇特的大项目打动管理层的“芳心”,拿下一大块地皮。

省府还在这个项目上给予了一定政策上的扶持,希望承接商能把汽车的供应商招进来,促进经济的发展。这种熟悉的操作模式,“下周回国”的贾老板干过,中国某大的许老板也干过,但这都是上世纪90年代人家玩剩下的。

后来的事情,大家都知道了,这个汽车市场,变成了当时全南昌第一的奢华住宅小区。回过头来想想,那时候鄢老板注册汽车开发公司,就已经有了房地产的开发经营范围。

说起南昌地产,必然也是绕不开远东地产公司。

它在南昌开发的这个楼盘,或者是两个,绝对是南昌当年的标杆项目。在这块汽车市场的地皮上,被分成两块,一块开发成了远东世纪花园,一块开发成了远东国际花园。

1999年,土地性质变成了住宅后,鄢老板开始了远东世纪花园的开发,善于做高端饭店的经验,被应用到这个项目上。作为地产的从业人士,我大概分析了一下,远东世纪花园至少开创了南昌地产的八大先河。

花园社区、智慧社区、生态社区、欧式风格、专业策划、人车分流、样板精装、国外物业,这八大创新,在现在看来是平平无奇,但是在二十年前,是没有哪个地产有、敢这么做的。

后来筑城任家、世纪王家等开发项目,都来学习过。后来南昌那些本土地产开发的欧式、花园式小区,都是跟远东地产这个老前辈学习的。

可以说,一个从没有开发经验的公司,反倒成了这些地产企业的鼻祖。看上去挺不可思议的事情,就是这样摆在你面前,破局者总是这样让人出其不意。

有人说,南昌的很多富人,都住在远东世纪花园里。我同意,也不完全同意。很多人并不了解二十年前,远东世纪花园在南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。

那时候的洪城路,并不好走,洪城大市场刚开业没几年,整体还是有些乱。远东世纪花园离洪城大市场,并不远,喧嚣嘈杂,是洪城路的基本基调。而且在那一带,有些社会上的混子,治安也不是很好。

鄢老板在建设远东世纪花园的时候,洪城路土霸王蒋氏兄弟,要插手这个工程业务。但鄢老板没同意,最后打了一架,因为用了猎枪,所以事情搞的有点大。2006年的时候,蒋氏兄弟才在扫黑行动中,被关了进去。算起来,在洪城路上横行霸道了10余年。

当时小区建设是没有考虑售楼处,所以最后没办法,只能是临时做了一个售楼处,是个违法的临建,一直到2013年,城管才拆掉了。

作为远东地产的开山之作,这个项目让鄢老板赚到盆满钵满,不过一时没有拿到下一块地,钱又不能闲着。于是,就像鄢老板自己说的那样,“其实,精明的企业家应当是一群候鸟,哪里春暖花开,他们就结伴振翅飞向那里。”他瞄准了便利店。

在2002年,由远东投资的“好佳好”便利店,同时在南昌八一大道、胜利路、阳明路开了三家,而且都是24小时营业的。

好佳好的主要竞争对手,是来自安徽的全力便利店和来自国外的OK便利店,为了抢占市场,好佳好越开越多,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都做了布点。

激烈的竞争,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,能共促发展,但是当资本潮水退出,问题显露出来。特别是大商超的多番夹击之下,全力便利店纷纷关门,好佳好也未能幸免。

至此,在零售市场上想一展拳脚的远东,最终铩羽而归。

时势造英雄,如今新力地产旗下的有家便利店,在南昌所向披靡。倘若远东的好佳好出生在当下,也许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吧。

手握重金的鄢老板,凭借远东世纪花园奠定的江湖地位,联合洪客隆、恒茂、科瑞和银河物业等民营企业,共同发起江西城开投资有限公司,他自己亲自来当总裁。

常说自己要造南昌最好房子的鄢老板,应该是几个地产老板中,最有追求的一个,他要把城开做成以运营城市为己任”的城市运营商。城开的首次出手,就是“地王”。

前面的文章已经多次提到过,省府孟都督为南昌空前规划了“一江两岸”,要将市区里的工厂“退城进郊”,位于沿江中大道以东、团结路以西的原江铃制动器厂搬迁,空出来的46亩多土地,挂牌出让。

接牌的,正是城开公司,并且是以331万/亩的高价拿下,成为南昌当年当之无愧的“地王”。

有“地王”的称号,逼格不能低,最终定为“滨江壹号”,这个项目名,确实响亮。做的也是顶豪大平层,全精装修,是献给滨江王者的礼物。

礼物可贵了,我当时粗算一下,小户型都要四五百万,大户型上千万比比皆是。

滨江壹号在开发建设上,开创了江西地产界运用信托计划的先河,这鄢老板的脑子,就是好使。城开通过与江信国际合作,发行信托融资8000万(REITs,俗称“瑞思”)。江西国际爆雷的信托不少,最后被来自广州的雪松信托兼并。

至于滨江壹号这个项目,也是历经坎坷,2003年拿的地,到2010年才开盘。期间除了拆迁的问题,剩下就是城开公司内部股东的问题。

继滨江壹号之后,城开的第二次大手笔,就是在南昌新建区低价圈了1100亩土地,做一个国际化学区,建立一个“人居、教育、体育”融合的产业项目,是不是有点文旅产业的感觉?

你还别说,南昌本土地产中,路子玩的最开的,就是鄢老板,他的汽车产业圈地、文旅产业不知道领先万什么达、恒什么大多少年。

蓝图之下,充满了很多美丽的“泡泡”,所以城开国际学区西区首开的时候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为五位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。

表面精诚合作的五家,在背后却各自思量。

项目在开发前期做方案的时候,各方意见都不太统一,最后确定了西班牙风格,仿造塞尔帝国的安达卢西亚,因此项目名为“安达卢西亚”。

光看这个案名,我还是挺期待的,不过还是夭折了,在推广前颠覆性修改了这个方案。如果这个方案可行,应该比绿地卢塞恩小镇,更有魅力和吸引力。

几百万的方案策划费用打水漂,着实可惜,但是管中窥豹来说,这个方向性的问题,暴露了五个股东的分歧。
还有就是代理策划销售的问题上,洪客隆和恒茂都有自己合作的销售代理公司,但是在城开国际学区项目上,代理公司频繁更换,再次说明各个股东之间意见相左。

强大如鄢老板,也很难去统筹协调,在努力做好西区开发之后,倦意萌生。

好在西区做的还不错,我说的是广告和策划,吸引了很多刚需来买,只是“泡泡”,终有破灭的一天。

美国雷曼银行的倒闭,引发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,这波及到了国内的大大小小的企业。强大如正荣地产那样的,宁可缴罚款也要退地,更不要说南昌本土的这些地产企业了。

在金融危机之前,博泰地产接手银河物业在城开的股份,正式成为城开的一员。只是没想到,好景不长,金融危机摧垮了这种看似牢固的结盟。

才一两年的时间,博泰地产就退出了城开,到2009年,科瑞也退出了,远东也退出来了。现在的城开,股东只剩下洪客隆和恒茂。

如果不是受政策的影响,估计他们都不想管这个烂摊子。洪客隆和恒茂合计,最终项目由恒茂操盘,改名恒茂红谷新城。

新建区和市里都很重视这次的股权更迭,因为背后牵涉到几百名的业主,稳定是管理层的第一要务。在这种情况下,协商出来由恒茂接手,各方都满意。毕竟,恒茂是做过恒茂城市花园和恒茂国际都会的公司,品牌还是有的。

半年后,原城开的围挡,全部换成了恒茂的围挡,作为大股东的洪客隆,并没有出现在广告宣传单上。这样的“半拉子”项目,各方都很谨慎。

不要忘记,城开除了这个学区项目,还有前面提到的滨江壹号。它由洪客隆接手了,相对来说,熊老五到底是熊老五,滨江壹号和国际学区,段位高低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断断续续已经开发了六年的滨江壹号,在洪客隆入主之后,开始凤凰涅槃重生。在滨江壹号的基础上,拆分出了“天玺”和“龙玺”,高端富贵的逼格,跃然纸上,溢于言表。

而远东的鄢老板,自此寂寂无名,像极了败走麦城的关云长。

投入巨资但还是倒闭的好佳好便利店,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分崩离析的城开,让鄢老板心生倦怠,无意投身到新地产的开拓之中。

远东,成了遥远的东方。南昌地产,再也没见到它的踪影。而它在景德镇的项目布局,也是乏善可陈,泯然在各大地产楼盘的汪洋之中。

如今,远东除了做餐馆,就是做医药产业,与地产,似乎说再见了。鄢老板现在虽然还在北京恒茂挂着总经理的名,但恒茂在北京并没有项目,他主要还是在南昌做医药器材。

今年,鄢老板去青山湖区做了考察,双方会晤的细节并没有透露,但肯定不是只聊聊天而已。或许不久的将来,我们会看到医药产业园的项目,还有大片的土地。

做产业,鄢老板是“认真”的,也是内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