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宁,南昌,一座商业广场的命运

2017年7月14日上午10点整,在江西省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上,挂出了备受关注的南昌市省府大院五宗地块。
很快,五宗地块就有出价。
五分钟后,五宗地块全部以底价成交,竞得者是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。
这五宗地块,在东湖区政府的规划中,是打造“八一商圈”的核心武器。
早在江西省级行政中心建设时,东湖区就开始了省府相应地块的再开发筹备工作,毕竟,东湖区的地,真的是太少了。以致于跟东湖区毫不搭界的扬子洲,都被强行划入东湖区界。
当时市里的文涛书记,对于省府地块的未来发展,也是相当重视。对于香港远道而来的恒隆集团地产助理梁焕添,亲自做了高规格接待。两人交谈时,王书记还回顾了自己参加在澳门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时,与梁焕添探讨省府地块乃至南昌发展的事情。
有着澳门科技大学在职EMBA经历的王书记,非常清楚恒隆集团打造商业的能力,所以他很希望能在任期内把这件事情落实下来,如果能成,那又是政绩一件。
只可惜,这件事情还没办完,国家就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王书记,去接替山东“首虎”王敏落马之后产生的空缺。
在新老书记交替之下,没有任何敢拍板与恒隆集团的协议是否签订,哪怕是恒隆已经做好了全套的规划。于是,香港新世界、万科、万达,还有苏宁,都进来踩点了。
几轮沟通之后,苏宁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环节。为了拿下南昌这个省府项目,苏宁张董亲自出门,拜会省里大领导鹿书记。(鹿曾在江苏挂职锻炼)
2016年五一前夕,省商务厅通告,已经与苏宁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。根据这个协议,苏宁将在江西投资320亿,规划建设10个苏宁广场、50家苏宁旗舰店以及120家实体店(合作店)。
手笔不可谓不大!
当然,这大手笔也是有底气的。苏宁重整了线下,上线苏宁云购,又有国内首支商贸物业私募REITs上市,还有阿里巴巴大手笔的283亿战投。苏宁风光,一时无两。
任谁都会想,这项目交给苏宁,也算是妥了。
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,事情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。2016年8月,在东湖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,书记刘闯发言,将重点对接绿地集团和苏宁集团,全力推进投资40亿的下正街地块和投资60亿的省府地块。
会议结束后没多久,刘闯就带队考察总部位于上海的绿地,和总部位于南京的苏宁。
一周后,副区长和苏宁的执行总裁助理耿大治,详谈了项目的规划指标问题和拆迁问题。
十天后,区长和苏宁财务总陈总进行了沟通。
又十天后,省府大院内广场北路附近,开始张贴房屋征收令。
东湖区的连续动作,可谓雷厉风行。人家送给书记“闯爷”,果然名不虚传。
只是有些时候,事情进展快是因为没有碰到阻力,等碰上硬茬之后,就慢下来了。
拆迁碰到的最大硬茬,就是省委老干部局。按照省级行政中心的搬迁顺序,第一批次A级搬迁的,是老干部局、专用通信局和党委研究室。
本以为优先考虑一下老干部们,搬去新的环境,应该皆大欢喜。谁知,老干部们根本不买账,很多老干部说自己一辈子都在省府大院里,怎么也不会搬的。
而这些老干部,很多都是从省府里要职退下来的,能量很大。我党向来尊重“老人”,特别是对于离退休的老干部,都是优待。
为了拆迁老干部局,省里上上下下,开了多次会议,请这些退休的“老人”座谈、恳谈,都没有明显效果和进展。
后来拆迁拖的太久了,土地一直不能净地交付,苏宁南京方面就给省里发函,直斥江西投资环境很差。在省里挨了一通批之后,屁股还没坐热的新书记,回来就召开了座谈会。
谈到后来,本土成长起来的书记情绪有些激动,导致有些老干部站起来,拄着拐杖到书记面前,指着鼻子教训新书记,说他数典忘祖,忘记了当年提拔他的恩情。
后经多方斡旋,省里决定,将原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改造为省老干部局(省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),这才平息了事端,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完成。
从勾地完成土拍开始算起,到最后现场净地交付,总计时间长达七八个月。这个时间,对于高周转的房企来说,早已经开盘了,甚至资金都能回笼一些。
苏宁集团那边显然也是着急了,置业集团总裁、控股集团财务总都来敦促,最后张董事长亲自到场敦促。
他的亲自到场敦促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表面上,苏宁控股在全国攻城拔寨,大肆投资、并购,做大自己的产业,将原来的“六大产业”升级成“八大产业”,并着力打造什么“一体两翼三云四端”,但实际上它的主营业务,却连年亏损。
这些年来,苏宁为了不断扩大融资,开始各种财技表演。收购PPTV、收购龙珠直播、并购天天快递、收购国际米兰,然后把公子张康阳送上国际米兰球队主席的宝座。
视频网站的烧钱,众人皆知,最后PPTV也是逐渐没落,卖给他人。龙珠直播更是在直播行业中,没溅起一丝浪花。国际米兰最后倒是夺了冠军,但那是用几十亿换来的。
最后国米怎么样呢?苏宁经营国米目前最大的困难,是接近4亿欧元的债券即将到期,必须要要还钱,而且是连本带利,这些钱当初来自两大资本集团,3亿欧元来自高盛、7500万来自摩根大通,年利率4.80%。
现在一欧元对应七块六,相当于国米有将近30亿的债务急需处理。
不过,这对于几千亿的苏宁来说,似乎不算什么,最主要的是公子率领国米,拿到了意甲冠军,花几十亿也值了。
公子是值了,但是苦了更多的关联者。
苏宁的困境和没落,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。2017年的时候,首富王健林的“断臂求生”,没有引来张董的警觉,为了规避主营业务持续亏损的现象,张董反其道而行之,继续大肆扩张。
在2017年,他花42.5亿并购了天天快递,实际上当年天天快递就亏损了5.7亿,到2018年更是亏损13亿。
更为重要的是,张董在这一年,向恒大投资了200亿,这为他今后的失败,埋下了伏笔。本想着投资恒大200亿,可以坐享恒大借壳深深房上市后的红利,可惜天不随人愿。
通过不断地对外扩张,苏宁控股和苏宁易购两家之间,还有外界,不断进行这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。张董不思主业的亏损,反而对财技乐此不疲。
查阅苏宁2014年-2020年的财务报表,可以看到主营业务扣非后的连年亏损,但是表面却都是盈利的,那怎么实现扭亏为盈的?就是引入战投、变卖资产。
2019年,苏宁易购通过引入苏宁金服战略投资者获得利润155.6亿;通过剥离苏宁小店获得利润29亿,仅这两项就为苏宁易购带来超过180亿的利润。
截至2019年末,苏宁持续处置华泰证券股票,持股比例已经下降至1.55%。已经让出董事会席位。
同年12月,苏宁主导的日本 LAOX上市公司完成定增,苏宁易购持股比例由41.85%下降至29.77%。
扣除这些不可复制的非经常性收益,苏宁易购的扣非净利大幅转亏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,张董并没有收手,也不能收手。公司只有“买买买”,“大大大”,才能撑得起来。但最后,只有“卖卖卖”一条路。
所以当苏宁财务状况还没有大面积恶化的时候,张董就驾轻就熟的在卖东西了,南昌苏宁广场,就是其中之一。
与融创、世茂和新力地产接触以后,市面上就出现了苏宁出售南昌项目的传闻。据新力地产上海总部的人士说,为了接盘南昌苏宁项目,他们已经成立了工作小组,投拓部门也多次到南京,与置业总裁金明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新力想盘下这个项目,在南昌打造第二个高端的“悦”系项目,再次惊艳南昌,甚至是惊艳地产圈。
根据草签的备忘录,新力是三家中,出价最高的,甚至超过了不差钱的融创。从价格上来看,苏宁拿地的成本是每平方8000多点,新力报价是每平方加1万块。可以说,一旦交易成功,苏宁等于空手套白狼净赚10亿多。
这应该算是相当划算的买卖了。为了卖掉苏宁项目,集团开始了一系列操作,先是成立了一家南昌苏宁悦城置业有限公司,然后收购南昌苏宁项目的主体公司——南昌苏宁置业有限公司,最后将南昌苏宁悦城置业有限公司,整体打包卖给新力。
这两家公司,通过复杂的股权穿透,可以看出都是集团财务总陈艳作为法人,注册地都是南昌市东湖区二七北路185号东晖育才苑6栋1单元213室。通过这个地址,可以查到注册在这个地址下的公司,多达三四十家。换句话说,这个是皮包公司制造地,或者说是个代注册公司的。
堂堂几千亿的苏宁,注册个公司,还需要采用这样的手段,也是让人大开眼界。
那为什么不直接卖掉南昌苏宁置业有限公司,反而要成立一个南昌苏宁悦城公司呢?这就要从股权上说起,整体比较复杂,但我有耐心。
南昌苏宁置业公司是南京苏宁置业集团总部直接出资注册的公司,100%控股。如果新力买下南昌苏宁置业公司,等于是入资了南京苏宁置业集团总部,而不是收购了项目。这就像买了个老婆回家,最后孩子不跟自己姓,谁也不乐意啊!
不过,这个出售计划,最终并没有成行,市里反对这项交易。当初是冲着苏宁整体打造省府地块,才底价卖了这块地给苏宁,如果还没怎么开发就倒手卖掉,那之前的约定就全变成了一纸空文了。
而苏宁当时为了勾地,承诺的每年结算不低于100亿,那就更没影了。
被终止交易后,南昌苏宁置业的人,才慢慢沉下来,搞开发建设。商业定位南昌苏宁广场,标准是重奢,引进不少于20家世界知名奢侈品牌,什么LV、Prada应有尽有,很多人为此自嗨到不要不要的。
住宅地块的备案名檀悦语枫小区,推广案名是南昌苏宁檀悦,也是打造高端的“悦”系产品,只不过这是苏宁的“悦”系,不是新力的。
进入正式开发阶段的南昌苏宁檀悦,也是麻烦不断。
小麻烦就不说了,什么地下管线错综复杂,导致施工进展缓慢等等。可对于地产而言,最大的麻烦是房子的售价问题。
开发的时候,牛已经吹出去了,要做全南昌最高端的高层豪宅,什么都是最牛逼的,全外挂的石材,卫浴都要用进口劳芬,什么TOTO、科勒都上不了台面。
这样的豪宅,那价格必然是绕不开的话题。实际上檀悦售楼处还没开放的时候,就遇上了南昌最严限价令。
所有的地产商,都在看南昌苏宁的预售许可证,看它会不会、能不能突破限价令。
毕竟,南昌苏宁方面,最早放出去的市场心理价位是3.5万元/平,而要进入它的售楼处,需要有150万的存款流水证明。
纵然是以前老万达过来的开发总监,也没能将备案价做到3.5万元/平,喝再多酒也做不到。无奈之下,置业集团总裁金明再次飞抵南昌,依然拿不到这个备案价。
多方博弈之下,南昌市方面给出了最大的诚意,备案价是2.7-2.8万元/平。这个价格,已经横扫了很多区域,成为当时南昌备案价格最高的小区。
虽然售价不及预期,但是相比当时的拿地价0.8万元/平,加上建安成本0.3万元/平,苏宁方面依然是赚的盆满钵满。
犹记得南昌苏宁首次拿到预售证的当晚,销售们疯狂给头部客户打电话,很多准业主们连夜赶来,有的带着卡,也有人直接带着现金。
深墙高院里的售楼处,彻夜灯火通明。
售价高企的檀悦,搭载了几十万的车位,很多人依然趋之若鹜。为的是省府大院情怀,为的是贵胄之地,为的是与伟大并肩。而对于比较多的普通人来说,他们掏空了“6个钱包”,只为了能在城市安个家,能给孩子准备个好学区。
一切看上去好像那么“美好”。
由于售价不达预期,苏宁方面开始了对豪宅的各种减配:立面的全外挂石材,改成基座是外挂石材、上部采用外墙涂料;全屋智能化系统及设备也取消了;高端铝合金门窗也换成了普通的;卫浴界的“劳斯莱斯”——劳芬也没有了;进口的大理石地砖也换成了广西货。。。
倘若只是材料的减配,一般普通家庭也能接受。毕竟劳芬卫浴和箭牌卫浴,使用差别上,不是差太远。当然,我也没用过劳芬,说这个可能有点武断了。
然而,工程方面的质量控制,也是让人揪心。
据某位南昌苏宁置业的离职员工说,苏宁总部接到了当时南昌苏宁置业内部人员的实名举报,派了监察设计过来,查了7天。
细节就不说了,最后的结果是:从南京方面委派而来分管工程的副总经理降职降薪、记过罚款;南昌苏宁置业的工程总监罚款、开除;工程经理罚款、开除;成本总监调至安徽记过罚款;成本经理降职降薪、记过罚款。
对于南昌苏宁置业的总经理,进行了约谈。
为了降低苏宁在南昌的负面影响,这件事情只是低调的内部处理了,没有对外界公布。倘若换成眼里不揉沙的恒大,那就直接扭送给公安机关了。
工程、成本系统的连锁式崩塌,似乎并没有给留下来的人员造成太大的警觉,该出问题还是除问题。商业建设的时候,还出过人命问题,被南昌市建委发文通告。
在房地产行业浸淫多年,不出任何事故、问题的项目,基本是不存在的。只不过像苏宁这样,利润已经非常丰厚的项目,还各种减配,各种货不对板,各种偷工减料,倒是少见。
也许,是它的窟窿是在太大了,以致于它不得不采取这些措施?
我没有拿到南昌苏宁的核心经营数据,只能从一些现象,来窥探它的真是情况。
从总包和各家分包商来说,做南昌苏宁这个项目,基本是没有现款的,少则是三个月的商票,多则是半年甚至一年的商票,而且,还是要乙方贴息的商票。
这些商票都是几个月之后的支票,如果着急拿钱,善于搞财技的苏宁也有“保理”套餐等着你。所谓保理,就是保付代理,也就是第三方给你付款,有点过桥贷款的意味。
保理有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,以苏宁的财务状况,是拿不到银行保理的,所以多数是商业保理。这个比较专业,但是我还是再说几句,解释清楚一点。
比如南昌苏宁项目的唯一总包是中建一局,他垫资施工,那南昌苏宁置业按形象进度给付工程款,可是没钱啊,就招到有钱的保理财团,让他们先付钱,苏宁到时候再把钱还给保理财团。
可这保理不是慈善机构,他借出的钱,都要算利息的,少则7-8个点,多则24个点。毕竟,超了24个点就是高利贷了,违法。
那保理觉得苏宁这么大企业,应该靠得住啊,就少收点利息,7-8点就行了。可就是这7-8个点的利息,苏宁也是转嫁到收款的乙方身上。
做施工的应该知道,现在项目利润已经不高了,再损失7-8个点的利润,就更难做了。
当后面苏宁搞了太多商票和保理以后,保理公司们开始要提高利息了,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风险,作为苏宁的财源上游,他们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。
利息太高,乙方就吃不消了,苏宁又开始了财技秀,弄出个REITs来。这个REITs,通俗讲就是不动产信托基金。
以南昌苏宁公司为例,通过把南昌苏宁项目打包,做成可收益债券,在自己苏宁金服的平台下,做成7-8个点的理财包,卖给个人,变相融资。
苏宁的很多员工,都买了自己公司的理财产品,还有总部要求的其他电器百货销售产品,当真是“苏宁赚钱苏宁花,一分别想拿回家”。
只要有后续资产加入,项目不断变现,这个游戏还是可以玩的比较久。
是泡沫,总会破。
亚马逊的蝴蝶扇下翅膀,可能在太平洋上刮起飓风。恒大与深深房的重组,历时四年没有进展,当初苏宁投给恒大的200亿,到了该变现的时候了,但是变不了现。
高速奔驰的宝马,突然没有油了,怎么办?
苏宁把已经能卖的股票、债券都卖了,特别是阿里巴巴的股票,套现了三四百亿。而马云持有的苏宁股票,亏到腰斩!说好的双方互相持股,一起到白头,最后苏宁自己偷偷焗了油。
手中已然没有了资金,困境就会加速到来。资本历来都是“嗜血”的,从不雪中送炭,只会锦上添花。
为了解决困局,张董四处奔走。有人说,你欠银行100块,着急的是你;假若欠银行100亿,那着急的就是银行;倘若欠了千亿甚至几千亿呢?那着急的就是政府了。
作为江苏的头号民营企业,省里也是尽了最大的支持。
无奈之下,张董迫于无奈出局,把自己的儿子扶上董事之位,企图换以苏宁苟存。
现在看来,这就像是一个受伤失血的人,暂时止住了血而已,但是疼痛,依然在延续扩散。
收到控股集团的影响,苏宁系的全系公司都遭遇了重创,南昌苏宁置业公司因为一直没有资金拨付,中建一局在2020年年底的时候,开始了终止施工。
根据中建一局南昌苏宁项目负责人的说法,苏宁方面已经拖欠了2亿的施工费用,有1.5亿的商票得不到承兑。迫于资金压力,中建一局不得不暂停合作,停工。
其实像南昌苏宁置业,把几个地块交给一家总包,是非常不合适的做法。就好像所有的鸡蛋,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。
经过了解,残酷的现实就是,总部对于南昌项目,并没有那么在意,如果总包撂挑子,那也只是伤到南昌一个项目,不至于影响大局。
这只是总部的一个小权衡利弊决策,却影响了后面几百名业主,他们拿出自己的积蓄,背负着房贷,却没有想到自己的未来,会是如此艰难。
2021年的春节,是个“晚春节”,南昌苏宁的业主们,希冀着来年可以陆续收房,却不知那些已经返乡的工人,开春也不会来了。
停工几个月后,业主们在各个平台上,陆续看到了苏宁的各种新闻,开始担忧起自己的房子起来。只是,为时已晚。
他们选出几个代表,与南昌苏宁置业的人进行斡旋,但是实际上,他们最多也只是接触到了销售总监那里,就没有再大一些的领导,来给这些很受伤的业主们,一个说法。
销售总监每次都说的冠冕堂皇,对于业主们提出的什么时候交房,什么时候发放不动产证,什么时候能开出就读南昌顶级小学——育新小学的证明,都避而不谈,顾左右而言他。
2021年8月下旬的一天,某位业主才得知了檀悦停工的消息,急匆匆赶到工地现场,发现工地大门紧闭,里面没有一个工人在施工。
看到这样的情景,他很困惑,不知道怎么办,转辗中找到了工程经理,询问项目的进度。可是这工程经理并没有进行安抚,反而言语很冲,情绪激动的他,想到了自己东拼西凑、到处借钱才买下房子的不易,萌生了轻生的念头,说出了自己要想要跳楼的想法。
这句话,换来了工程经理的冷冷一笑。烈日之下,他倍觉寒冷。有人拍下了这一幕,发到了抖音,他加入业主群后,请大家不要转发,因为他的爸妈,还不知道这件事,他自己已经心力交瘁了,不想再让老人家担心。
如今的形势之下,业主们也不想什么了,只想着能把剩下的工程进度搞完,快点交房。但是南昌苏宁账上的钱,早就被集团划走了。而在某银行里的监管资金,也已经被转走了。
当大家在质疑某银行的做法时,已经没什么意义了,当初国有大银行,都不愿意给南昌苏宁提供开发贷,也只有某些小银行愿意,他们就注定了有一些不合规的操作。
至于监管的钱,怎么出来,去了哪儿,就留给有关部门吧。
南京苏宁总部的不担当,导致了项目在建资金账户没有余额,那是他们对南昌并没有深厚的感情。可南昌本土的领导们,此时应该站出来、扛起来,敦促苏宁方面,筹措资金,把工程建下去,而不是烂下去。
商业广场开不开,已然无所谓了,但住宅是民生工程,影响的是广大百姓。哪怕有人要说买这些房子的都是有钱人,可只要有一个是困难户,我们都不应该放弃的。
当各部门面对业主的合理诉求之时,应该全心全意,为人民服务,而不是推诿扯皮、拖延时间。为业主解决实际困难的方法,有很多:比如现在停工,那可以跟按揭的银行商讨,是不是暂停还贷,等复工后再续上;比如适龄儿童的入学,按学区核准;比如苏宁总部出售南昌苏宁广场,那交易资金是不是纳入监管账户,优先考虑复工款项支付。。。
当然,大家也都有困难,现在这种经济形势之下,债务高的公司都在爆雷,相关部门也是无力回天。只是希望,能在其位,且谋其政。
性格决定命运,企业家的性格,决定了企业的命运。如今,苏宁张董已经彻底谢幕,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离开。后来的继任者们,要彻底摈弃老董事长那种“资本如戏、全靠财技”的经营理念,真心回归到实业上来。
未来会如何,谁也无法预料。眼前的困境,却着实需要战略和勇气,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。